一女多男超级乱淫伦短篇小说_国产农村女人一级毛片了_国产在线观看免费一级_国产特级黄色片

新聞中心

详细内容

陳光標從哪兒賺的那么多錢?

如果說早在年初以1.8億元的捐贈額砸下“中國首善”的牌匾,恰然地驗證了商人的成色,然而讓人意外的是,這個“首善”既不是全國首富,也不是江蘇首富,甚至還不是南京首富;

  如果說每年捐贈上億的他,更像是一個悲天憫人的公益人士,而不是一個純粹的商人,然而在殘酷的商業王國里,他卻“心狠手辣”,屢屢創造出“暴利”的奇跡。

  他在鏡頭面前時不時流下“不爭氣”的眼淚,被人譽為“作秀”和“偽善”;然而在災難降臨的第一時間,他親率60臺工程機械奔赴火線,并在持續不斷的余震中救出113名幸存者、背出300多具遇難者遺體,其慷慨斷然的勇氣令人震撼。

  如果說2008年有一個中國商人讓全世界為之感動,那么,他無疑是陳光標。

  □文/本刊記者 魯渝華 白 靈 攝影記者/雷 輝

  這個濃眉大眼、笑靨如佛的男人因為兩件事情而出名。

  2008年3月,由官方機構發布的2007年慈善榜上,陳光標和他的江蘇黃埔,以年捐贈到位1.8億元的絕對領先額,榮膺年度最高榮譽“中華慈善獎”。有案可查的是,近十年來,這位在富豪榜上名不見經傳卻樂善好施的老板,累計捐款捐物已達6.13億元。

  另一件事則是今年5.12大地震發生后三小時之內,他帶著120名員工及60臺挖掘機、吊機、推土機星夜兼程,馳援災區。這支被稱為“史上最強的民間志愿隊”,創造了一個幾乎與 ** 同期抵達的速度。而在災區,這支訓練有素的隊伍還打通了從汶川到映秀的生命線,并營救出了113條鮮活的生命。

  “起于寒微而富,是為能也;憐貧惜老,是其仁也;千里救難,因其義也;親入險地,是其勇也;富不忘本,因其德也。”網友如是說。

  關于他的人、他的事業、他的財富,乃至慈善,無疑都成為一個典型的富而有德的大商樣本,意義非凡,且影響深遠。

  少小印記

  2008年7月20日,陳光標應邀來到北京大學作報告。臺下近千名學子,主邀方給陳光標的要求是煽情、豐富、動人,希望他現身說法,給這群具有傳統批判精神的精英們“上一課”。

  原本一個小時的演講時間最終縮水成了半個小時,面對依舊還有些傷感的學子,陳光標決定跟他們做一個游戲。他伸出一個指頭:“這是幾?”臺下異口同聲:“一!”他攤開手指:“這是幾?”“五!”他驀地握緊拳頭:“我伸出一個手指,又張開一個手掌,這意味著什么?”臺下頓時沉默。未久,一個熱血而有些沖動的學生站了起來:“你其實是想告訴我們,一個指頭的力量很小,但整個手指的力量聯合起來,力量就會無窮大,這就如我們在災難中爆發出來的民族團結精神。”

  掌聲頓然響起,不過陳光標似乎對答案并不滿意:“還能想到什么呢?”一片啞然。“我們為什么不能認為這是一塊錢?五塊錢?”學子們愕然。“其實我的道理再簡單不過,作為商人,要想到錢,要把一塊錢變成五塊錢。而在這個過程中,你又需明白,有了錢的時候,就要去幫助別人,每個指頭捐一點錢出來,聯合起來,這又是另一股強大的力量,當然,你還應看到,其實這都是在一只手上緊緊相連的事情。”掌聲響起,經久不息。

  他的確是個賺錢的高手,又是個回報社會的楷模,當然,他認為,這一切有賴于他少小的經歷——

  1968年,陳光標出生在江蘇泗洪縣天崗湖鄉的一個農民家庭。這是一個與安徽交界且以“貧困”聞名的地方,對貧困最直接的感受在陳光標童年的記憶里有兩件事:一是打從生下來起,直到10歲之前,幾乎沒有吃過肉;其次,他家里兄弟姐妹5個,兩歲那年,碗里的稀飯突然多了一點,后來才知道,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先后餓死。

  直到現在,他對貧困都有種恐懼的陰影,童年時腦子里唯一的想法便是能吃上一頓飽飯,他特別羨慕縣城那些人過著“大搖大擺的生活”,畢生的愿望也簡單地歸結為幾個字:養活自己。

  為了掙足1塊8毛錢的學費,10歲的陳光標開始了人生第一次“商業實踐”:拿兩個小桶從三四十米深的井中提水,然后挑到離家1.5公里的集鎮上去賣,守株待兔地等待著那些走渴了的路人來喝。

  然而就是這種放學間隙從事的小生意中,初次經商的陳光標找到了商業的樂趣。別人的涼水攤一分錢一碗,要想多喝就得加錢。他則搞起了差異化經營,“一分錢隨便喝”。他的生意總比其他人好,一個中午通常能掙個兩三毛錢,而這幾乎相當于當時村里一個成年人半天的工錢。

  多年之后陳光標回憶,一個人在童年的經驗和經歷,往往會成為其日后行事的固有習慣。對于這段賣涼水的記憶,他的總結是,要想掙更多的錢,就不能太計較得失,要懂得讓更多的利;其次,要對人友善真誠,奇跡才能發生。他舉例,在他為一位走得筋疲力盡的老師端上三碗涼水、并壓根沒想過要收人家錢的時候,這位老師執意給了他兩毛錢,并勉勵他好好學習。這筆突如其來的“巨款”,讓他睡著了都笑醒好幾次,至今充滿了感動。

  十三歲那年暑假,陳光標又開始騎著自行車跑十幾里路去賣冰棒。不過冰棒生意“慘遭失敗”,面對那些圍住不走眼巴巴望著冰桶的小孩,他只得把冰棒拱手送人,贏了名聲卻賠了本錢。而后,他又做起販糧的買賣,每隔一周用拖拉機滿載著收來的糧食“突突”地開到縣城去賣,“一次能掙個300多元錢”。17歲那年暑假結束,個子還不到一米六的陳光標掙了兩萬元錢,他成了全鄉第一個“少年萬元戶”。

  而后他又有了認識“誠信”的人生第一課。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與一個外鄉人合伙做棉鞋生意。全部的家當3萬元貨款打過去,貨發過來了,才發現鞋底是用硬紙板糊的,根本賣不出去,他在眾人的指責和深深的自責中血本無歸。

  好在他沒有被嚇倒,幾天之后,他又重新操起了老本行販糧的生意。家鄉的老百姓都很相信他,給了他一個機會,“賣了再給錢,咱信得過你”。他在一個小學作業本上鄭重地寫下了兩個字——誠信。多年以后,回想起這段往事時,他依舊眼含淚水,情不自禁。

  1985年,17歲的陳光標考入了南京中醫學院,從此離鄉。

  30歲前的“兩桶金”

  農村子弟陳光標一下子喜歡上了南京這個城市。大學里他所學的專業是針灸推拿,其后的愿望也改為好好做個醫生,救死扶傷。畢業之后,他被分到了南京中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

  “每個月幾百塊錢,兩三個人擠住在公家分配的集體宿舍里,不用擔心前途,不用擔心生計,外人都說這是一個不錯的職業,工作也就是簡單地兩點一線。”

  雖然有了在家鄉人看起來很有面子的城里人身份和還算體面的工作,陳光標很快便發現,自己并不能適應這種溫吞的節奏,“有種被囚禁的感覺,很想出來換換氣”。還有一個原因,他認為,做慣了老板也經歷過賺錢樂趣的人,根本無法適應按部就班的生活。之后,他斷然離職,“撲通”下海。

  他很快為莽撞付出了代價。在沒有選好做什么之前,他每天唯一的事情便是從南京的新街口到夫子廟走兩圈,累了,回到租來的地下室倒頭便睡。“錢包逐漸干癟、心情日益低落”,剩下只有給自己“精神勝利式”地打氣,“永遠不要放棄,死也要死在外頭”,一晃就是一年多。

  1995年夏天,他依舊“流浪”在南京的街頭找“商機”時,意外地發現一群人圍著一個袖珍的儀器議論不停。這種名為耳穴疾病探測儀的東西只需把兩個電極放在耳朵上,就能測出身體各個部位的疾病。儀器簡便小巧、攜帶方便,不過學醫出身的陳光標不以為然,他覺得如果能讓患者直觀地看到探測結果,想必在市場上會更受歡迎。

  第二天,他拿著隨身僅有的3000元錢,找到南京中醫藥大學和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的專家們,希望他們能對儀器做簡單的改進,“安裝上顯示器,輸入生理圖像,患者能在顯示器上看到自己身體哪個部位有疾病就行。”

  出于商人的本能,陳光標給這個帶了顯示屏的儀器命名為“跨世紀家庭CT機”,并在第一時間申請了專利。

  然后窮得“只剩下一腔理想”的他抱著樣機擺起了地攤。他花15元錢買了一個被子、一張細席。白天,他在路上用儀器為患者檢測身體;晚上,睡在新街口金陵飯店旁的郵電局走廊上;清晨,花兩角錢到新百門前的公共廁所里用自來水洗臉、刷牙。每檢測一位患者收2元錢,一天可以收入200多元,兩個月以后,他又掙到1萬多元。

  有了第一筆啟動資金,陳光標的“跨世紀家庭CT機”在租來的房子里算是正式投產。1997年,——南京金威利成立。在那個保健品橫飛、市場上各種儀器包治百病的年代,幾百元成本、8000多元售價的“跨世紀家庭CT機”生逢其時,簡單的電視廣告開路后,各地的市場應聲打開。一個安徽五河縣,就賣出了100多臺。一年之內,他的第一桶金已經輕輕松松地達到1000多萬元。

  他的第二桶金同樣有些暴利而“毫無技術含量”。1998年,陳光標去了一次山東泰安。泰安盛產靈芝,歷史悠久。不過泰安的靈芝價格低廉,200元一公斤,在服用上也大多采用泡水熬藥等方式飲用。雖然來泰安的目的是登泰山,不過陳光標又敏銳地洞察到了商機,“靈芝好是好,如果能將其磨成粉,制成膠囊服用就方便多了”。

  其后,他又敲開了南京大學和省內各大醫院專家的大門,請南京大學專家做廣告策劃,再請醫院做臨床報告。拿到生產許可證后,他籌款到上海買了6臺膠囊生產機,再赴山東泰安大量收購靈芝,回來制成靈芝膠囊銷售。他的商業嗅覺再度發揮了作用,每公斤200元收來的靈芝制成膠囊后,售價一路看漲,達到2000多元。“靈芝事件”無疑又成了陳光標的得意之作,他開發的靈芝膠囊和靈芝口服液促進了山東泰安的“靈芝經濟”,帶富了一方百姓,泰安市政府甚至還找上門來,專門給他頒發了特殊津貼。

  “所謂的商機就是市場的破綻,其實無處不在,那些以為創業就是要進入一個全新的行業的想法,可謂大錯特錯。其實商業的改良比商業的創造要容易得多。”說這話的時候,賬戶上已經有了5000萬元的陳光標,還差兩個月才到30歲。

  慈善與財富交織的夢想

  他的確有著超人的商業嗅覺。1999年,在目睹滿城盡是自行車的擁堵與散漫后,他又發明了一種折疊式電動車。這種外形如滑板車大小、國內最早的電動車雛形的東西每臺能凈賺1000元左右。半年不到,他賣了2000多臺,數錢又數到手軟。

  賬上的錢每天都在增加,“不過我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也不愛娛樂,錢該怎么花?總覺得還應該做點什么。”32歲那年,他陷入了一場“庸人自擾式”的思考當中,“突然間覺得人生沒什么意思了”。

  期間老家各種形形 ** 的人知道陳光標發了,都找上門來“攀關系”。求助者帶著各種面孔、各種表情,不想被人背后指責的陳光標還是很有耐心地一一接待,全部打發了事。對幫助他人,他覺得還算一種樂趣。1997年,成立之初,利潤只有20多萬元的時候,家鄉的一個白血病女孩找上門來,他捐了3萬元;隔年,他又捐了28萬元,修好了村頭的一條公路。

  他想得很簡單,“我小時候,家里很窮,鄉親們幫助了我,給我交了一學期的學費,不能讓大家反過來說三道四;其次,那些人很可憐,我常想起我小時候特別希望有人來幫我的情景”。

  至于慈善的道義及深層次的哲理,他沒有想得很清楚——直到一場“變故”的發生。

  2002年秋,如日中天的他婚姻走到了盡頭。離婚的代價是,公司所有財產及兒子均歸妻子,他帶著一顆受傷的心抱著一床厚厚的棉絮又住進了地下室。

  10多年前他來到這座城市的時候,空空如也;10多年后,他功成名就,以為從此萬世太平,但一個小小的變故,他又回到原點。一場輪回下來,除了看似無休止的勞碌之外,父母未能照顧、各方關系未受恩澤、沒有任何人得到好處,竟然有那么多的遺憾。

  “其實所謂的人活得有價值,在于有能力的時候盡可能地多幫助他人,每個人在幫助他人的時候都會想起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也再沒有比別人記住你來得真實,讓人感動。”他躲在地下室里發誓——“我陳光標倘若再有起來的機會……”后面一句話,他沒有說出來。

  他起來得如此之快,讓人吃驚。2003年初,南京市消防局為了配合消防年的宣傳,決定在全市范圍內貼上“隱患甚于明火,防火甚于救災”之類的消防標語。陳光標自告奮勇地找到了消防局,言稱不需要消防局出一分錢,自己“義務”地將全市大小角落的標語貼滿。熟識的領導有些動心,他順勢提了個小小的要求,須給他一紙紅頭文件,并只能由他來做。

  而后公益的事情被他充分地商業化。白天,他帶上消防局下面各科的科長,拿著一紙批文,找到各大銀行、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每一張展板上都落上貴單位的名字,800元一張,管一年。”各單位見有消防的人帶隊,不好拒絕;而拋出的商業模式確實又具有誘惑力,“800元在報紙上連塊‘豆腐干’都不能做,何況這是在南京市內最顯目的商場、廣場等位置貼一年。”年底盤點,他做了5000多塊展板;2004年,他又做了5000塊,每塊的成本80元,兩年的時間,他又賺進了近800萬元。

  2004年8月,他的一位表哥找到他,說為了配合在南京舉行的第四屆華商大會,南京市將拆除老展覽館,另建新館。問一向在政府面前印象不錯的陳光標能不能幫他拿下工程,事成,給其60萬元作為回報。

  一個拆舊生意有60萬元的回扣,他有些好奇,便決定親自操作來看看,其后,他成。工程拿下了,不過政府方面也提出了要求:一個月內拆除,且以工抵料(政府不出錢,拆下來的東西歸施工方)。他接手后才發現拆舊簡直就是一座“富礦”,老展覽館僅拆下來的廢鋼材就賣了400多萬元,刨去工資等成本,22天他凈賺185萬元。

  而后他了解到,這種看似不入眼的拆舊生意被稱作“循環經濟”,廢物料可以回收、廢渣料可以鋪路……無論從哪個角度,這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且利潤豐厚,市場廣闊。

  36歲那年,他做了一生當中兩個重要的決定:一是“抱定”循環經濟這個行業;其次,將更多的財富捐獻出來。

  在交織的慈善與財富夢想中,陳光標開始登上更大的舞臺。

  “黃埔沒有秘密”

  22天拆除展覽館的“黃埔事跡”在南京不脛而走。之后,陳光標還得到了市長的親自接見,市長拍了拍他的肩膀:“光標啊,南京城內的 ** 工作才剛剛拉開序幕,把這項任務交給你,全南京人都信得過。”

  他由此承擔了南京市內80%以上的 ** 工作量。2005年,穿著“江蘇黃埔”馬甲的 ** 隊成了南京街頭一道靚麗的風景,這些大多由退伍老兵組成的隊伍作風嚴謹、訓練有素,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滬寧高速老橋梁、南京金陵啤酒廠、南京鐵合金廠、南京河西奧體中心所在地區、南京煤制氣廠、南京老國展中心、南京重油氣廠、南汽老廠房、淮陰發電廠、南京熱電廠等數十家電廠的拆除工程。2005年,江蘇黃埔的工程量已達到了20億元。

  他開始成為“紅人”。這年下半年,作為選出來的企業家代表,他甚至獲得了跟國家主席一道出訪、出國考察的機會。

  短短的幾天出行,讓陳光標大開眼界。在日本,他看到街道一塵不染,80%的垃圾和廢料都得到了回收加工、循環利用,污染減少、資源節約,環保概念在這里發揮到了極致。反觀國內那些堆積如山,又令人一籌莫展的工業、生活廢品,陳光標覺得自己又找到了新的興奮點。隨行5天他做的唯一的一件事情是,花了2000多萬元,買回了幾條工業垃圾處理線。

  他覺得自己不能再局限于拆舊賣舊,所謂的循環經濟是能切實地實現循環利用,變廢為寶。心之所想,他決定打造一個大大的產業鏈,原先的也更名為,開始以一種“貨真價實的姿態”進入這個領域。

  2005年7月,黃埔投資集團在北京懷柔、山東的再生資源利用工廠成立,主業是廢舊輪胎處理。在自動化生產線下,機器先將廢舊輪胎清洗,并切割成四半,其后通過壓扁把輪胎中的鋼絲等非橡膠物質加以分離,最后高溫處理提煉出橡膠粉。橡膠粉制成后,加入不同的化學制劑,可形成不同品質的再生橡膠,還可以直接加入瀝青中混用,從而形成橡膠改性瀝青。

  “制造出來的橡膠粉,一等粉主要賣給輪胎生產企業,用來生產農用車及時速在100公里內的車用輪胎;二等粉主要用于塑膠跑道,三等粉則用于制造橡膠瀝青。而用橡膠瀝青攤鋪的路面,可降低公路噪音,縮短車輛的剎車距離,提高行駛安全性。用其鋪設的路面,還可延長使用壽命1至3倍。”

  2006年8月,入行不過兩年的江蘇黃埔更是一舉拿下10億元的橡膠粉訂單,成為了國家體育場“鳥巢”塑膠跑道的原料供應商。

  “奧運會期間,全世界的運動健兒都在我鋪設的跑道上競技……”陳光標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也許沒有人想到,那都是用廢舊輪胎回收利用的杰作……”

  2007年,陳光標決定將這種模式在全國推廣。期間,他在上海、天津、江蘇、山東、河北、四川和香港等地成立了13家工廠,而回收的領域也拓展到醫用一次性輸液袋、塑料針管、廢舊家電等領域。

  2008年,黃埔集團的廢舊處理年加工能力達到了3000多萬噸,產值有望達到100億元,傲居全國第一。

  “外人也許認為我運氣不錯,選對了一個行業,事實上,我們還打造了一個具有黃埔特色的管理模式,這才是保證我們快速擴張和贏利的根本。”

  “在我們引進這套世界較為先進的財務系統中,總部每天的往來賬目,并有視頻與總部直接相連,采購多少、出庫多少,13個財務人員點對點的監控。的總經理,總部都派三個人予以協助,助理、秘書、工程師,助理負責日常事物協助;秘書負責記錄每天的大小事情;工程師一般做現場評估,要接的工程,有多少的出鋼量、能打出多少混凝土,產生多少利潤,基本上都心中有數。”

  “因為行業比較瑣碎,現實中,我們還用上了一些土方法。比如,總經理身邊的人,我不定期地換掉,說換就換,并且從不通知,也防止了一些人串通起來對付總部的可能。”

  “至于成本,其實廢舊回收只需投入幾條生產線、 ** 只需一次性投入些工程機械就可以了。所以黃埔集團沒有向銀行貸過一分錢的款,相反,我的利潤一年有六七個億。”

  ——“黃埔沒有秘密!”

  “首善”的榮光

  錢花不完的時候,陳光標決定將其捐出來。

  他一直有捐贈的習慣。2002年,他向南京市消防局捐助近千萬元;2003年鬧“非典”,他又向江蘇省醫療機構捐贈了800臺遠紅外溫度檢測儀和200萬元現金;2004年底,東南亞發生海嘯,他向海嘯災區捐出了537萬元;家鄉成立慈善總會,他捐出了800萬元……

  截至2003年,在各種場合,他已經捐贈超過了5000多萬的現金和物品。不過在一個尊崇儒家思想、有著“槍打出頭鳥”古訓的國度,他和大多數樂善好施的富翁們一樣,“不想留名,躲著媒體,外界也一無所知。”

  這種刻意的低調直到與父親的一次談話才得以改變。那年春節回老家,當過小學教師的父親把他叫到屋里,父子之間有了他少小離家之后難得的一次談話。“你捐贈的目的是什么?”“幫助別人!”“幫助目的是什么?”“希望更多的人好起來。”“你一個人能改變全局嗎?”“不能,但總會幫到一些人。”“與其你一個人默默地行善,何不通過自己的行動帶動和影響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2005年,陳光標的慈善開始變得“高調”。這年,他向青海玉樹等地捐建了20多所希望小學,向革命老區巴中捐建了老干部活動中心,向延安等地的小學捐獻了至少1萬臺電腦……每當有捐建項目建成后剪彩,他必親自出席,甚至帶上媒體,要求媒體將全程記錄下來,盡早播出,“以形成良好的社會效應。”

  他的高調行善開始為社會所矚目。2008年,他以年度捐贈到位1.8億元的數額成了“中國最年輕、最慷慨的企業家”,就在這年4月,他榮膺由民政部頒發的官方最高獎勵“中華慈善獎”,“中國首善”的稱號由此塵埃落定。

  他很享受這個稱謂,“放眼全亞洲,只有李嘉誠才有這樣的榮譽”。他解釋,“我讓他們看看,我不算中國最有錢的人,甚至不是南京最有錢的人,但我是怎么做的。”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爆發后三小時,在全國各地的60臺大型工程機械,已經踏上了去災區的征程。

  這支被譽為“史上最強的民間志愿者隊”參與了映秀、北川、漢旺、都江堰等所有重災區的救災搶險;陳光標親自上陣,從北川中學的廢墟中背出了300多具遺體,救出了13個孩子的性命。他一張抱著孩子痛哭的照片,登上了各大網站的頭條,短短一個小時點擊率達到了60多萬。救災階段性結束之后,他又決定:將救災所用的價值4000多萬元的60臺挖掘機、吊機、推土機無償捐給災區……

  成千上萬網民自發地提名他為“2008感動中國人物”;有網民熬了一夜,寫出了《陳光標列傳》,此帖在網民間傳閱,動容者數以萬計……

  兩個月后,眼睛里依舊還帶著血絲的陳光標平靜地訴說著自己的救災往事,其敘述的方式也從“英雄式訴說”變為了“淚光式感嘆”。

  他含淚講了兩個故事——

  今年4月,北川縣教育局局長尚勇和北川中學的老師們看到了他在中華慈善頒獎典禮上領獎的消息。尚局長和老師們決定,5月底親自到南京拜訪一下他,希望他能為北川中學的孩子們捐贈200臺電腦,使孩子們能夠早日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大伙還決定,由尚局長先給陳光標寫封信取得聯系。

  然而信還未來得及發出,尚局長在地震中不幸遇難,北川中學的孩子們,也有2000多人失去了生命。在災區,一位記者告訴了他這個故事。

  “我當時眼淚就掉下來了,我甚至有些埋怨尚局長,為什么不早點來找我。”6月16日,在北川中學的復課儀式上,他向幸存而帶著微笑的孩子們捐獻了600臺電腦,實現了教育局長以及孩子們尚未完成的心愿。就在這天,他被聘為北川中學“榮譽校長”,“我哭了。”

  另一件讓他一想起還會掉淚的是一個小女孩的作文。那是一個天真的生命對外面世界的憧憬和向往,題目叫《我想去看奧運會》:

  我知道,8月8日很快就要來了,聽老師說,奧運會第一次在我們國家舉行。我很想去北京,很想去看北京天安門,那個時候,我想一定有很多的外國小朋友到中國來,我會拉著他們的手說,歡迎你們,我們都是好朋友,我叫王露雅,以后你們就給我寫信……

  救災結束,他將在廢墟下清理出的1000多本遇難學生的課本,運回了南京,擺在自己的書房里。

  他說,在災區的時候他看到了總理,那是一個電視上談笑風生而在現場卻無比憔悴、忘我投入的67歲老人的身影。他說,那一刻,他突然明白,個人的存在與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命運,其實是多么血肉相連。

  B面

  2008年,陳光標給自己定的慈善任務是2.5億元,截至8月份,他自稱已經完成了2億元。這場地震,他捐款捐物達到了7000萬元,“剩下的5000萬元,足夠有時間來做這樣的事情”。

  高調行善為他贏得了足夠的尊重,身后,關于他行善動機的種種非議也此起彼伏。他到達地震災區的第二天,有人給他發來了短信:“陳光標,你又到災區‘作秀’去了?!”

  一種觀點是他愛“作秀”:每每做善事的時候,他總要叫上媒體和當地政府,拍照、錄像、捐贈證書一個不能少。公司會議室里十幾米長的桌子上,放滿了各種獎杯和數不清的證書。獎杯和證書上方掛著的,是多張和國家領導人的大幅合影。在四川前線救災的日子里,隨行人員隨時幫他拍下在各處的身影,發布到網上被爭相轉載。

  其次認為他“好出風頭”:采訪期間,他不斷地問記者,有沒有看到前兩天央視焦點訪談播出的關于他的專題,他透露,自己還被評為了“聯合國親善大使”,希望記者在寫文章的時候,也加進去。30歲那年他沖破重重阻隔跑到香港交易會,以一個狂熱粉絲的姿態與李嘉誠的合影,也被他裝裱了起來,高高地掛在墻上。

  再次他還有“雙重人格”:在發財了之后,他給自己的父母在家鄉蓋了一棟仿古風格的四合院,紅墻琉璃瓦,花了500萬元。他童年時住的茅屋也被保留,還特地蓋了個大頂保護起來。另一方面,他對自己的妹妹妹夫卻又極度“摳門”,妹妹在一家小飯館幫人洗碗,妹夫天天在農貿市場掃地維生。對于自己的孩子,“留個50萬元就夠了,就是留100億元他上澳門賭場去一個月都能輸掉。”

  他的眼淚同樣很出名,在電視里做節目的時候、在貧困地區捐贈現場、在地震災區,到處都有他痛哭流涕的場面。

  ,少有詳盡的介紹,一直神秘而隱諱。面對各種猜測和質疑,他從不回應,而在做完善事后他有時還會附加表演一趟霍元甲的迷蹤拳,他說自己沒有套路,隨心所欲,就是能贏。

  2008年7月15日,在十天之內馬不停蹄地做了近30場報告、“累得連說話都費力”的陳光標還是坐了下來,就他和他的江蘇黃埔、就輝煌與疑問,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記者:首先向您的義舉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但也有人認為,作為一家幾十億級企業的老板,其實你完全沒必要親自去。

  陳光標:地震來時,全中國各個地方都有感應,我想破壞力不是一般的大。在這個時候,你根本沒有時間來思考自己是不是老板,生命才是第一位的。憑什么老板就不能去?!那些說三道四的人,一定是沒有到過災區。照他這樣的邏輯,我們的溫總理直接在北京指揮就行了。

  記者:來之前我們帶著很多的疑問,黃埔集團究竟有哪些業務?你一年究竟能掙多少錢?

  陳光標:準確地說,就是兩塊,一塊是拆房子,一塊就是資源回收再利用。實際上,在中國這兩個行業的空間非常的大,而且根據國家政策,這種環保產業還可以享受稅收上的優惠。我每年利潤的30%左右。

  記者:過多的慈善,是否會牽扯你的精力?在這個過程中,你又有無煩惱?

  陳光標:表面上看起來是有影響的,但我覺得也應該辨證看待。比如這次地震,全中國人都認識了我,大家都知道陳光標是拆房子的,陜西、山西、河北到處都有電話打來讓我去發展,這無形中又給我帶來了更大的生意。當然也有一些煩惱,大家都知道你陳光標是個好人了,有些人就專門找到辦公室來,攆都攆不走,很大程度上也讓我很為難。

  記者:如何看待一些媒體對你“作秀”的指責?

  陳光標:其實我倒是希望更多的老板加入進來,捐個一兩億“作秀”給我看看。我的每一分錢都可以在陽光下攤開,我相信我做的是對的。

  記者: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比如融資、擴張啊或者上市什么的?

  陳光標:我做事有一個原則,就是量力而行,我按照自己的步伐走就行了。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其實不是沒有人找過我,但我覺得不需要。我總不能拿股民的錢去搞捐贈吧?!

  記者:放在歷史的角度,你希望陳光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或者得到什么樣的評價?

  陳光標:我希望大家在評價的時候,能真誠地說,這的確是一個為社會做了很多好事的好人,然后,他們能自發地喚起內心的友善,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就行了!

  一個性情中人

  剛滿40歲的陳光標,有些率真又有些“可愛”。采訪期間,他拿出了那篇催人淚下的作文,一本正經一字一句地讀給大家聽;當天某單位邀請他去作報告,面對臺下如潮的掌聲,依舊穿著迷彩服的他羞澀地站了起來,對臺下深深地鞠了一躬;晚飯,一群狂熱的粉絲搶著和他合影,他不好意思地說著沒什么沒什么,臉紅地站在那里憨憨地笑。

  他說這輩子最大的遺憾是未能當上兵,在他的辦公室里,由此堆放了很多的導彈、艦艇、飛機模型。在災區,他給孩子們發了200多張印有個人電話的名片,言稱任何時候陳叔叔都會幫助他們。他剛回南京沒多久,孩子們的短信就來了,有要求充話費的、有要求買作業本的、有要求買火車票的……

  任何時候你都會發現他待人和藹、慈眉笑眼,毫無半點架子,率性而真實;另一方面,在商業的征戰中他又縱橫捭闔,傳奇而大氣,而當記者問起2008具體將有多少產值時,他略加思索,脫口而出:“200個億!”

  (感謝陳曉松先生對本文的大力支持)

在線表單提交
更多
您的姓名
聯系方式
留言內容

在線留言 / 我們的客服人員收到您的留言后將第一時間向您取得聯系

傳真:(0755) 29939876

聯系電話:0755-29939993  29939994

24h銷售熱線:13828818369

24h售后服務熱線:13590149467



email:mindray@126.com

地址:深圳市寶安區沙井鎮新橋第三工業區金元二路19號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凡客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